技术文档
当前位置:新乡市百盛机械有限公司 > 技术文档 >
通过对浅圆仓配套提升机的技术改造解决收储东
我国东北地区盛产玉米,是国内大量粮库的主要收储品种,但由于东北玉米是粉质率高的高产品种,加之粮库收储的玉米必须进行强制性烘干处理后才能进库,这样收储的玉米颗粒酥松,抗剪抗压能力较差,在收储作业中,极易产生破碎问题。浅圆仓配套提升机是粮库进仓作业中首选必备设备,但限于20世纪90年代的条件,在建库时没有对提升机提出防破碎的技术要求,因而所配套的提升机无论是技术参数还是机型结构都未有相应的防破碎措施。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原来配套的提升机的运行对东北玉米的破碎影响非常严重,一般破碎增加率为5%~7%,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储粮效益。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们,为此,我们和很多粮库先后采取过一些技术措施,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如,加装调频器降低提升机的线速度,加大机头罩等,但降碎效果均不明显。为了较彻底地解决收储东北玉米进仓破碎问题,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超低速提升机的技术改造方案,在九江市粮机厂的大力配合下,对我库的3台200 t / h提升机进行了技术改造。经过改造后的提升机,对东北玉米的破碎增加率控制在3%,基本上解决了收储东北玉米进仓破碎问题。我们主要在以下方面对提升机进行了技术改造。
1、降低畚斗线速度
严格控制畚斗线速度使备斗线速度<0.9m/s以下,从而确保其卸料方式为完全重力式卸料,在卸料时,备斗内的粮食所受到的重力大于其离心力,此时,其极距会大于备斗的旋转半径。由于卸料方式是完全重力式卸料,粮食在卸出时不会因离心作用而抛出,因而绝对不会撞击机头盖和任何内壁,只能是靠自重自流地卸出机外,避免了造成破碎的可能性。同时,新型提升机加大了机头盖的卸料空间,其高度和长度都比原机型增加1.0~1.5倍。
2、采用新型畚斗
超低速斗提机,选用工程塑料制成的DM型滑道式畚斗。DM型备斗是原来专为输送大米而设计的提升机畚斗,备斗底部设有滑道,出料边设有滑槽。卸料时,粮食沿着滑槽流到下一个畚斗背面的滑道而卸至出料口。同时,新型提升机的机头座增加了卸料长度,使物料有足够的间距时间通过DM型备斗卸至出料口。通过以上2项技术措施,就完全避免了玉米在卸料时的冲击碰撞而破碎。
3、对进料方式作了重大创新
新型超低速斗提机在进料方式上作了重大的创新。采用新型的多层缓冲式进料斗进行逆向进料,这种新型进料斗有3个特征:①分层进料,减缓进料时的冲击,增大备斗装满程度。②设置了导流隔板,为变角度缓冲式隔板,使粮食流向均匀和缓冲。③进料斗的出料端的长度伸入机座体内与运行的畚斗外缘保持10mm左右的间隙,出料端的宽度比畚斗的总宽度,单边小40mm,这样可以使粮食直接注入畚斗。新型进料斗这3个特征完全改变了斗提机的进料方式,由过去的挖取注入式改为完全注入式,避免了挖取式的装料时畚斗对粮食的反复挖取而对物料的搓动、碰撞,因此可以防止或者降低粮食在装料时的破碎。
4、机座结构的重大改进
新型超低速斗提机在机座的结构卜进行了重大改进,①设置了一个可随底轮重力张紧的圆弧形内胆,圆弧内胆的下半部是裸露的,备斗的旋转外缘和内胆底板始终保持在30mm左右的间隙,内胆底部设置多块可拆卸式底板,并衬有耐磨聚氨脂板。这种机构使机座内极少积粮,避免或者减少了畚斗对积粮的搓动而破损粮食。②机座的下半部用型钢作支承架,使圆弧内胆裸露,便于内胆底板的拆卸及清理残粮。③增加了机座的高度,使新型进料斗有足够的高度进行分层进粮。
5、机头结构的新设计
新型超低速斗提机在机头的设计上也作了重大的改进。①加大了机头盖的卸料空间,机头盖的高度约等于畚斗外缘旋转半径的2倍,机头盖的卸料端的长度约等于畚斗外缘旋转半径的3倍。这样大的卸料空间完全避免了粮食卸料后对机头盖的撞击。②增加了机头座的高度。机头座的高度约等于畚斗外缘旋转直径。使备斗有足够的卸料时间将粮食卸净。③改进了机头座内的调整舌板,在舌板上加置了挠性挡料板,和畚斗的间隙可以调整为最
小,防止回粮现象。
6、增加了缓冲进料器装置
在提升机的配套设施上,我们也进行了有创意的改造,主要是为使进入提升机的粮食能均匀地实现注入式缓冲进料,在进料斗的上部我们设置了一套可调的雨淋式缓冲均料器,通过均料器的作用,使由气垫输送机输来的粮食能均匀缓冲地注入进料斗。
通过对提升机进行了以上多方面的重大改进,基本上将原配套提升机在运行上有可能造成粮食破碎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技术处理,从而使粮食破碎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基本上达到了技术改造的预期目标。对浅圆仓配套提升机进行的降破碎改造,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摸索和实践,已经把东北玉米的进仓破碎增加率控制在3%以下,我们应该进一步努力,在降低东北玉米进仓的破碎问题上继续进行探讨和实践,为提高我国的储粮水平,减少粮食浪费贡献我们的力量。